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挖掘产生立井的灌注桩成孔技术,适用于旱地或水少、土壤密集的地区或岩层,因其施工场地少、成本低、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便、施工过程污染小等优点,在桥梁桩基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1、打洞
(1)第一节挡墙应比下边挡墙厚100-150mm,现场路面高出200-250mm。上下挡墙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
(2)为保证挡土墙混凝土的完整性,根据挡土墙的土质,统一布置φ8钢筋作为拉筋,避免断线和下沉。有挡墙细节设计,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3)浇筑护壁混凝土时,用竹子和木棍敲击模板并夯实。当模板淹没在桩孔中时,不得浇筑混凝土。根据土壤质量,尽量使用速凝剂,以尽快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当护壁出现蜂窝状和渗水时,应及时堵塞和疏通,避免孔外的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以保证护壁混凝土的强度和安全。
(4)拆除挡墙混凝土内模取决于温度等。一般可以在24小时后进行,使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来保留土壤。
(5)第一节墙体防护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在防护内壁上校准轴线位置,并在第一圈内壁使用水平仪记录相对水平标高图,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和垂直度的依据,确定桩顶深度和标高。
(6)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沟槽的地质条件,并定期检查,注意土层的变化。流沙、大量地下水等。当开挖安全受到影响时,在继续施工前应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7)如遇流动污泥或流沙,应采用钢护筒对孔壁进行施工。对于容易坍塌的施工段,开挖、校准、验收、灌浆挡土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密实,防止渗漏。
(8)对于有少量流沙的桩,首先在附近挖一个没有流沙的桩孔,作为集水井使用。应选择地下水流以上的集水井。用水泵泵送水时,将桩孔和附近的地下水降至井内,使井内施工无洪水。
(9)当路面因大量地下水而接近原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和平台时,必须立即在泵井周围设置浇水点或使用开挖但未完成的桩,以保持水压平衡和土壤稳定。
(10)如发现流沙层,应降低每段挡墙的高度,可降低30-50度CM。应在混凝土中加入速凝剂,以加快凝结速度。
(11)对流沙桩基进行处理,力争在旱季完成流沙桩位,防止雨季地下水增加施工难度。
(12)当桩端进入岩层,手风钻难以操作时,可采用无声粉碎的方法。如果选择小炸药进行爆破,应制定爆破方案,并经相关部门(派出所)批准。孔内爆破时,现场所有其他孔内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爆破规定撤离和操作。
(13)桩端底部扩建(底部扩建)时,应及时通知施工,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应识别孔底岩样品。标识符合要求后,可进行底部扩建。成孔后,必须清理护壁污泥和桩底浮灰,清除蓄水,经监督管理批准后验收,并办理签字手续。桩芯混凝土应迅速浇筑,防止浸泡和软土层。
2、灌注桩的制作和放置
(1)在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人工挖孔桩灌注桩变形。
(2)灌注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预制混凝土垫设计位置,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或铁垫块对保护层厚度进行捆扎或焊接。
(3)灌注桩吊入孔内时,不得撞击孔壁。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纠正建筑标高,固定灌注桩位置。
(4)当灌注桩过长且无法分段连接时,应满足连接焊缝和接头的数量GB50204-92的需求。
(5)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见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表。
3、浇筑混凝土
(1)桩体混凝土从桩底到桩顶的标高应一次性完成。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有沉降缝,可在混凝土表面周围插入适量短钢筋。浇筑新混凝土前,必须清洁结合表面,不得有水和隔离材料。
(2)灌注桩体混凝土时,混凝土表面必须保持在2.2.M在此范围内,不允许在井口抛铲或倒斜料,以防止混凝土分离,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3)浇筑混凝土时,注意避免地下水进入,不超过50MM厚水层。否则,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表面的水层应尽量用软管吸干。如果渗水量太大(>1M3/H),应按水下混凝土规程施工。
(4)混凝土浇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与人工振捣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压实。
(5)向桩身灌注混凝土时,应停止相邻10M挖掘工作范围内,不得留在孔底。
(6)冲孔灌注桩体混凝土时,应保留试块,每根桩不少于1组(3根),并及时提出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