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梁换柱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在待拆墙体顶部设置一根托换梁,新增托换梁两端需同时设置钢筋混凝土柱,与墙体形成新的组合柱。在这种方法中,梁的宽度应略宽于墙的宽度或等于下墙的宽度。这种设置可以满足项目在加固改造过程中的美观要求。
一、分类和适用范围
根据结构类型、交变力传递系统的特点和施工工艺,托换技术有多种方法。常用方法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下。
二、托梁换柱设计说明
2.1托换传力系统的选择
托换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结构传力的方式,改为托换结构传力。托换和传递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结构类型、拉柱范围和施工方法等。应根据传输路线短、受力可靠、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原则进行选择。,
2.2托换技术设计计算的一般程序:
2.2.1拉柱前计算分析原结构的内力;
2.2.2研究确定拉柱后结构新的传力路径和计算简图,计算分析其内力;
2.2.3比较前后内力计算结果,对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的相关结构进行加固;
2.2.4根据拔柱后的内力计算结果,设计新的传力结构体系。
2.3相关结构的加固
柱拔出后,相邻相关结构的内力会增加,静定结构影响范围较小,但内力增加比较大。对于超静定结构,影响范围较大,但内力增加相对较小。任何结构或构件,包括基础,如果内力、承载力、变形增加较大,结构不符合规范要求,应进行附加强度加固。
2.4托换结构设计
2.4.1托换结构的承载力应满足新的传力要求,变形不宜过大。对于排架结构的支架和搁栅,不应大于l/1000,对于框架结构的搁栅,不应大于l/3000。
2.4.⑵支架、搁栅平直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钢筋,以降低截面高度,减少结构变形,防止上部结构裂缝,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预应力产生的等效荷载和弯矩(表2)可部分或全部抵消因断柱而传递给牛腿或托梁的轴向压力或竖向分布荷载,实现低应力或零应力断柱。
2.4.3对于柱距不小于12m、屋架间距为杨的厂房,托换段及其相邻开间应设置下弦纵向水平支撑。
2.5如有抗震设防要求,托换后的排架结构仍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有关规定。
三、托梁换柱施工步骤
3.1托换技术施工程序包括相关结构加固、托换结构施工安装、断柱三个步骤。但由于技术方法不同,操作程序也有所不同。
3.2托换结构施工
根据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同程度,托换施工可分为三种情况。
3.2.1用支撑屋架拔柱:在临时支撑顶起的情况下,先拔柱,再安装支架或搁栅。支架和搁栅的制造和安装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2.2双搁栅:靠近柱内外表面设置两个棉托或搁栅,安装后用连接板连接成一体。支架和搁栅与待拔柱不冲突,结构不受限制,但安装会受到待拔柱的阻碍。
3.2.3单托梁:托梁位于柱断前,完全被原结构占用。
有三种解决方案:
一、是原结构不动,托梁的新部分与原结构融为一体,形成组合托梁;
二、局部钻孔或利用原有橙色框架构件之间的空隙做支架或托梁;
三、分段托换
3.3质量和安全监控措施
柱断裂后,结构从一种受力状态变为另一种受力状态,将考验置换体系的可靠性。因此,应严格检查其质量,并密切监测和控制其过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是结构变形和裂缝,即变形值是否在预期或过大,以及相关结构是否存在不应有的裂缝。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分析原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
看完对于托梁换柱相关知识,是否有进一步的了解了呢?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找加固家,为您呈现建筑加固知识。